[性別・豆漿]

嫌超市賣的豆奶淡而無味,自己動手做了豆漿,雖然比不上父母弄的好喝,但親手千壓萬擠始出來的味道還是不錯。剩下的豆渣不知道怎麼辦,秉持著客家人節儉的傳統,硬是又做成豆奶絲工,這種能吃就不要丟的堅持有時好令人害怕。

打開臉書,幾乎都是平流層的大聲疾呼與憤憤不平,手上溫暖的豆漿都又熱了些。其實婚姻平權只是性別平等裡的一部分,跟大家都有關係,不只是少數宗教極端份子跟同志們在那邊吵架,那隱藏的歧視都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小細節。好比如台灣依舊是男重女輕的社會,男女薪資差距雖然逐年減少,但還是有15%。同工不同酬隱含著社會對職場女性的歧視,我覺得女性薪資根本應該比男性高才合理,因為女生花比較多錢啊。在職場工作的女性被要求化妝,因為這才是禮貌(當然除了女科學家之外),現在化妝品多貴啊。還有女生那個來多痛苦啊,只有聽說大姨媽來痛到不能上班的,還沒聽說那個人打手槍擼到不能上班的。而且有些人不只大姨媽來,有時小姨媽也來,或是久住不走的。當女人好辛苦,賣個衛生棉條都要廣告說不會弄破處女膜。所以我無法理解為何新修的民法,通姦居然還沒除罪化,這能造福多少女性?不用被小三二奶的鎖鏈銬住,媒體終於可以少掉九成的無聊新聞。感情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如果這兩個人想要結合,社會與法律應該給予支持保護,但要是這契約終究走到了頭,能盡快脫身重新開始,未嘗不是件好事。不然我可以想像當婚姻平權成功修法之後(正面思考),媒體充斥著同志們抓姦的那種腥風血雨(顫)。

今年夏天去參加了一對德國朋友(一個髮型設計師,一個小兒科醫生)的伴侶生活三十週年,其實他們是十年前才結合成法律上的伴侶,但男男朋友的關係已經三十年了。辦了十桌,來了七八十個人。吃貨如我一邊感嘆著烤肉好好吃,一邊衷心地覺得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伴侶是多幸運的一件事,朋友應當祝福,社會也應當鼓勵。台灣社會不應該把婚姻的功能簡化成只是生兒育女,不然就直接取消青少年的性教育,生育率馬上升高。應該要把婚姻去神聖化,回歸本質,理解家庭的核心價值不在於稱呼而在於愛的羈絆。我知道人們總是對於新的事物感到不安,但現代社會一直在演進。一位法國朋友跟我說過,當年他們推動伴侶法,一堆人抗議到不行,可現在他們愛死了,因為他們有了除了婚姻關係之外法律也保障的另一種選擇。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樣的選擇(法國同志婚姻三年前也通過了),那就是一種平等,各取所需互不干涉,也是一種自由。要知道耶穌的身份證上是父不詳,如果當年有多元成家,他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遺憾。孔子當年要是可以輕易離婚,他也不會變成這樣厭女還整天與年輕男學生混在一起。屈原要是可以坦然出櫃,離騷可能還會比紅樓夢好懂。都二十一世紀了,不要讓嫦娥笑我們痴。

foton Written by: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