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有風的晴朗天氣真是教人喜歡。我喜歡吹風,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只要能感受風的速度我都不會放過,乘車時我一定開窗特別是搭火車,風在山洞裡與車箱相互擠撞的聲音,好聽極了。無論是多炎熱的日子,只要有風吹,就讓人感到愉快。小時候還常趁著颱風天,到頂樓吹風,除了享受,更有自以為是的征服感。
這張照片是上個月拍的,剛看完電影出來,趁著天色仍亮,又有magic hour加持,站在新完工的空橋上拍下的。
這種有風的晴朗天氣真是教人喜歡。我喜歡吹風,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只要能感受風的速度我都不會放過,乘車時我一定開窗特別是搭火車,風在山洞裡與車箱相互擠撞的聲音,好聽極了。無論是多炎熱的日子,只要有風吹,就讓人感到愉快。小時候還常趁著颱風天,到頂樓吹風,除了享受,更有自以為是的征服感。
這張照片是上個月拍的,剛看完電影出來,趁著天色仍亮,又有magic hour加持,站在新完工的空橋上拍下的。
總是要有鬼月的氣氛, 所以今天去看了一部泰國鬼片。 鬼詛咒。 內容是說七個年輕人, 為了證明鬼的存在, 來到了其中一個在海邊的老家, 然而卻發現他心中的戀人, 也就是與天同天生日的女孩, 竟與他們六個人在前市有著仇恨般的糾葛, 也就是他祖母的妹妹, 被害死時,所種下的詛咒, 讓他們重新在來世相遇, 然後一同死去。
他們七個人在午夜進行特殊儀式, 終於在第二天晚上發現的這個事實, 但他們能看見鬼魂的原因, 其實是他們已經死亡, 再去海邊的路上的一場車禍, 他們六個已經死亡, 只有那女孩存活, 而跟著他們去海邊的那個女的, 是當年被害的妹妹。
週末去光點看了三部越南電影, 都是導演陳英雄的作品, 分別是1993 青木瓜的滋味、1995 三輪車伕、2000 夏天的滋味。而我看的順序是三輪車夫先看,青木瓜的滋味最後看。
三輪車伕我看時,其實下了一跳。 雖然到一半時還不知道整個劇情, 不過一步一步越來越明朗。 大概是這樣, 就是有個青年, 向一家車行租了一台三輪車, 用它來謀生, 它還有一個姊姊跟妹妹爺爺。 車行其實是個黑幫組織, 走私販毒,仲介賣淫,殺人越貨, 都有沾上邊, 平常管是的是老闆娘, 她相當疼愛她那智能有障礙的兒子。有天車伕的三輪車被搶了, 他也痛毆了一頓, 老闆娘改叫他去幹一些勾當。 梁朝偉的角色就是這個組織裡的小哥, 他喜歡上了這個年輕車伕的姊姊, 即使她被迫下海陪客, 他也不願她出賣肉身, 只達成客人的性幻想而已。
上星期去看了”絕地再生”(The Island), 本來聽片名沒有很想去的, 不過看完後,覺得還不錯, 是在討論複製人的議題。其實人類對複製人的態度, 其實很矛盾, 尤其是道德範疇, 究竟他能碰觸人類道德的底限在哪, 究竟我們要如何界定與分清楚, 醫學與道德的界線。 但是任何阻止這方面發展的科學都是愚蠢的, 因為無知才是真正會造成破壞的事物, 可是法律的配套措施或許無法趕上科學技術腳步, 雖然我覺得這方面有無限可能與期望, 它對人類的衝擊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一直以為青春期的青少年,其實面對鏡頭都有點害羞與膽怯,至少我曾經是。不過我堂弟卻超愛照相。不論是什麼鏡頭,都可以擺出”我就是我”的表情,這是七年級末段班。 很多人會說勇於表現自我,是年輕一代的特色。比起我們再資訊爆炸的年代,他們的生長環境,更像是資訊氾濫的時代。面對各式各樣的流行,分類,刺激。人與人的互動並沒有更親密與頻繁,反之,越來越疏離與陌生。任何偶像的建立與消失是如此的快速,看似多采多姿的生活,其實隱藏著更大的焦慮。 這些焦慮就是來自對自己的存在的認同,就是我跟別人不一樣在哪,我要表現出不一樣的一面,我是我,我不是別人,我只想做自己。然而這些焦慮所帶來的,常常不是更深層地探索自我,而只是反映在表象的行為與印象上,對外在的要求和對人群的區隔,與對同儕的認同和對自我的期許,常常是這種衝突與焦慮的來源。 這個世代有著跟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或許更嚴苛地,用這種方式來篩選適合生存的人,相對於已經是社會中堅的五六年級,這種淘汰率太高,但優秀程度更高的世代,是不是會繼續產生更有壓迫感的社會,還是現在全球的走向就是如此,哪麼,我們不禁要問,那條底線在哪?
說實在的,Les Revenants這部片有點沉悶, 倒是不覺得題材太過異想天開, 反而是覺得,那麼好的一個想法, 導演Robin Campillo沒有好好發揮,沒有貫穿的主題。 如果是探討,人們對這件事的感覺, 片中的表現,都不太深刻, 讓人摸不著她們到底在幹啥?
回魂的人的行為沒有邏輯, 可是導演又想給些特定思考方向, 為何她們的體溫比較低? 為何她們會固定聚集? 為何她們總是不會累? 為何她們要策劃暴動? 難道她們就是回來嚇嚇活著的的人?這種片很容易流於溫情濫情的狗血, 可是刻劃不深,也會成為沒有高潮的X-file。導演想要呈現的, 應該不會只是”人們的驚嚇”跟”死者的暴動”而已, 還是導演也不知道, 除了”回魂”這個很有噱頭的片名跟構想外, 沒有其他可以討論的。
看了多年的影展,大概都知道影片簡介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準確, 或許是為了不把劇情說破,或是為了噱頭, 總之,對於劇情精確度而言是相當低, 但是精彩度也常常高估。在窈窕老爸(Transamerica)這部片中,變性人Bree在變性手術前, 知道了自己還有個兒子,那是大學時,跟第一個女友的結果,然而她已經自殺了。他必須說服心理諮商師,她已經做好準備動手術了, 因此他決定去見這位兒子Toby,故事就是發生在他從NY開車載兒子回LA,所發生的,當然它們還沒相認,大家都可以想像,相認時的情景,想要有多尷尬就可以有多尷尬,尤其是Toby發現他已經漸漸喜歡上這位大嬸,他已經知道Bree的變性人身份。
這是第二次去朱銘美術館了,我喜歡這的原因是,它讓藝術與人們之間的距離近很多。在接近雕塑的同時,也可以接近自然。我很佩服朱銘,不只因為他的作品,更因為他用自己的力量,創造自己的人間天堂。花十二年才完成的美術館,邊買地邊建造的美術館,什麼都自己事必躬親的朱銘,它其實是在替自己的作品下註腳,不斷地用生活來詮釋雕塑,所以讓人感覺很誠實很誠懇。而且,就像太極系列的材質一樣,雖然有堅硬亮麗的外表,但其實裡頭是虛懷若谷的精神。 夜晚逛美術館,這還是我第一次嘗試,雖然不是所有作品都開放,但有些雕塑在漆黑的夜色下,能有著截然不同的呈現,有著不完全一樣的力道,讓人驚奇。而欣賞太極系列的雕塑,更適合在黃昏時,更有種晝夜交融,陰陽相調的味道在。 本來也打算看星星的,可惜晚上雲多了起來,只能偶爾從雲縫間瞥見一兩顆星星。有些遊客是專程來聽爵士表演的,可我覺得,在Jazz的陪伴下,悠遊在雕塑間,那才是最好的享受。當然,慵懶地癱在咖啡座也是不錯的選擇,玩了一整天,讓身體跟心情同時放鬆,聽著聽著,彷彿聽到了海浪的聲音,跟遙遠香雞排的呼喚,最後,我們去了萬里吃超好吃的香雞排,作為今天完美的結束。
這是我家旁邊捷運站所種的椰子樹,是不是一開始就種的,已經不得而知了。可是想到這裡以前還是鐵路,而椰子樹所在,正是鐵道經過的。看著這上方的天空,也許和十五年前,人們在這裡看到的天空是一樣的,儘管周圍的房子也改變很多。還記得有首歌叫”台北的天空”,以前還蠻喜歡的,現在想起來,有點芭樂,有點懷舊。
風好像倦了 雲好像累了
這世界再沒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我走過青春 我失落年少
如今我又再回到思念的地方台北的天空
有我年輕的笑容
還有我們休息和共享的角落
台北的天空
常在你我的心中
多少風雨的歲月我只願和你渡過風也曾溫暖 雨也曾輕柔
這世界又好像充滿熟悉的陽光
我走過異鄉 我走過滄桑
如今我又再回到自己的地方
伏特加藍調(Angel on the Curb, Ангел на обочине)講的是一個音樂傳奇 。一位歌聲很好的少年,被一位黑道大哥發掘,但少年因為殺死了暗殺大哥的人而入獄。等他出獄後組了樂團,突然大紅大紫變成一代巨星,但是發現幕後老闆是當年殺他大哥的另一人,最後主角還是被害死了。 這部片劇情還算不錯,但很多地方交代的很模糊,應該說不深刻。很多地方會讓人覺得還不到會做這件事的地步,所以少了說服力。導演野心很大,想把許多意義隱含其中。 少年跟大哥的關係,缺乏事件說明為何少年會如此崇拜大哥。少年跟他女友的關係,他們小時候的關係,也語焉不詳。還有他們暴紅的原因, 只有歌迷的反應,好像也有點怪怪的。缺乏太多關鍵的小事件,所以來龍去脈有點混亂。簡而言之就是缺乏結構,不過在音樂或時代氣氛的營造上都算不錯,人物表現也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