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城市]

星期五下午在學校主樓對面街角的咖啡廳,把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給看完了。這本小說給了我一個思考旅行與移動的機會。即使沒有完整的劇情,穿插著成吉思汗與馬可波羅的對話,但是小說還是呈現作者精心計畫的結構。正如卡爾維諾所說的,

即使是一本這樣的書,由於要成為一本書,它就應該有一個結構,也就是說人們必須在其中發現一個情節,一個旅程,一個結論。
(P. 3)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城市與慾望之五的“達佐貝伊德“。因為不同民族的男子同時夢到一座城市,裡頭有個長髮女子裸身奔跑著。大家都在夢中追逐著這個女子。夢醒後,所有的人都去找這座城市,但是沒有找到。最後大家決定一起憑記憶建造跟夢中一模一樣的城市,並且改變一些街道跟牆壁,讓那個女子再也跑不走。這座城市最後成為一個非常醜陋的城市。我在想,一個城市的醜陋,也許外表會有影響,但最終還是住在裡頭居民的心決定它醜不醜陋。這個城市讓我想到自己的慾望和夢想。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究竟是讓自己更開闊還是更封閉。還是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只能日復一日地等著那女子的出現。


還有個城市我很喜歡。是城市與眼睛之一的“瓦爾德拉達“,在湖邊的城市。任何城市發生的動作和細節都會在湖的倒影中清楚地顯現出來,於是這座城市的居民便很在意自己的動作在湖面是否完美,無論是做愛或謀殺。這兩個城市相互依存,目光相接,卻互不相愛。也許世界上真的存在這種做作的城市,只為了別人的目光而沒有自我。但我們是不是偶爾也會變成瓦爾德拉達的居民,失去自我?

最後一座我想講的城市是城市與貿易之三的“埃烏特洛比亞“。這些散布在高原上的一群城市,每個都可以是埃烏特洛比亞。因為這裡的居民只要對一個地方感到厭煩,他們就全部搬遷到另一個嶄新的城市裡。不過因為他們的社會是有序的,每個人能力都差不多,所以轉換職業並沒有多大的問題,極少人會重複做到相同的工作。這些居民在不同的地方,重複相同的生活,一樣的台詞,一樣的哈欠,只是不同演員,不同口音罷了。這個城市的景象,是不是恰好說中了我們旅行的基調。一樣的照相姿勢,一樣的逛街步調,一樣的視野。

記下幾段喜歡的句子。

廣場上有一堵老人牆,老人們坐在那裡看著過往的年輕人;他和這些老人並坐在一起,當初的慾望已是回憶。(P.6 城市與記憶之二)

然而,城市不會洩漏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擾,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跡。(P.9 城市與記憶之三)

這座城市對於你好像是全部,沒有任何慾望會失落,而你自己也其中一部份,由於她欣賞你布欣賞的一切,所以你就只好安身於慾望之中,並且感到滿足。(P.10 城市與慾望之二)

每個城市都從她面對的荒漠獲得自己的形狀。(P.17 城市與慾望之三)

別的地方是一塊反面的鏡子。旅行者能夠看到他自己所擁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擁有和永遠不會擁有的是何等的多。(P.27 馬可的回答)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僅僅由差異構成的城市,一座既無形象又無形態的城市,而那些特別的城市則填充了它。(P.33 城市與符號之三)

對於一座城市,你所喜歡的不在於七個或是七十個奇景,而在於她對你提的問題所給予的答覆。(P.44 馬可的回答)

虛假永遠不在於詞語,而在於事物自身。(P.62 城市與符號之五)

記憶既不是短暫易散的雲霧,也不是乾爽的透明,而是燒焦的生靈在城市表面結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動的生命液體的海綿,是過去,現在與未來混合而成的果醬,把運動中的存在給鈣化封存起來:這才是你在旅行終點的發現。(P.100 馬可的回答)

在地獄裡尋找非地獄的人和物,學會邊別他們,使他們存在下去,賦予他們空間。(P.166 馬可的回答)

foton Written by: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