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德國Kassel文件藝術展電影部份的主題就是,全部與一半。“全部“代表這次所選的片包羅萬象,將電影當成一個事件,一般地呈現,不同於主流電影或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是將整個電影院包含進來,各式各樣的類型如,大眾娛樂片,前衛電影,紀錄片,作者論電影等等。包含各種語言,各種長度,各種題材。一半代表從電影發明以來,差不多已經百年的時間(若從1895盧米埃兄弟的發明開始),但直到五十年前電影才開始成為記錄人們生活的媒介,從此開啟了更多面向和美學的範疇,本屆展覽選片主要都是1950年之後,所謂電影的第二個一半的作品,但不代表這些電影想表達的就是這五十年的電影歷史。這次影展的概念就是要超越商業考量與藝術挑選來探索電影本身的可能性與多樣性。總共有94個影像創作者的作品,包含50部長片會在Gloria Kino放映各兩次,為時100天。
Category: film
昨天去光點看了灰熊人Grizzly Man,這是德國導演荷索(Werner Herzog)的紀錄片。紀錄一個愛熊成痴的人,在阿拉斯加與熊為伍的故事。說真的,看的過程中,跟看完之後,我的感受有著巨大的不同與複雜。我想一般人最的的疑問,應該都是在,不太能理解”情痴情種”這種執著。對於每天幾乎都要花一小時在探索頻道,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動物星球頻道上的我,已經很能接受鱷魚先生,毒蛇先生這些大家認為瘋狂的人。不過Tim的行徑,或許更為瘋狂。因為Tim完全是自發的,他必須花自己的錢,自己攝影,自己野外求生,這是跟那些節目主持最大的不同。
然而做為旁觀者的我們,因為距離跟時間的區隔,在看待整件事情上很自然地會馬上豎起理性的判斷準則,在這之下,Tim的事件只是簡單的悲劇。從生態角度上來看,灰熊的數量穩定到不必讓人類操心,而且生活範圍都在國家公園內,棲地的問題似乎也不嚴重。因此保護灰熊,並不是那麼必要。此外,”不干預自然”是一個環境保育人應該謹守的分際,我們要尊重自然,因為她不會尊重你,而Tim無形中跨過了這條線。
1. 大狗民 Citizen Dog
瓦西沙沙那坦Wisit Sasanatieng
泰國Thailand 2005 100min 35mm Color
這真是一部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的泰國電影,看的我又開心又感動。有點像異想世界的泰國版,由色彩繽紛的畫面,陽光輕快的配樂,奇異幻想的故事組合而成。Bod是故事男主角,是位孤身從鄉下來到曼谷工作的青年。本來在沙丁魚罐頭工廠上班,有次不小心把手指切掉,包裝進罐頭裡。Yod是Bod的朋友,因為互找到對方的手指頭而認識的。Jin也是來曼谷工作的少女,自從撿到從失事飛機上掉落的書本,便一心想讀懂裡頭到底在講些什麼,雖然最後發現是本義大利同志色情小說,接著Jin昏倒在街頭。還有許多特別的角色,如Bod的奶奶因為陰錯陽差先變成一隻壁虎,Little Mam是早熟的八歲小女孩,喜歡抽煙和去電動間玩射擊遊戲,Tangchai是她唯一的朋友,常常被她丟棄在街頭被車輾,也常被丟在垃圾桶,但終於他們還是會言歸於好。Kong是個死人摩托車騎士,因為有天下大雨也下安全帽,被從天而降的安全帽打死了,但由於他太愛騎摩托車,所以死後還是在騎摩托車。
1.《邊境音暴》Step across the border
尼可拉斯.漢伯特-華納.潘索
(Nicolas Humbert-Werner Penzel)
|Germany-Switzerland|1990|B&W/Color
|English-German|35mm|90mins
在大雨中,雖然這雨已經是下了一整天。在離開學校後卻是與下最大的時候。雨水順著衣領流進我胸前,我自暴自棄地,顧不得自己正騎著機車,等候著十自路口的紅燈,一下子就把鞋子給脫了,赤腳奔向光點,最後很狼狽地走進戲院,上映的是《邊境音暴》。
這部電影是我從未接觸的類型,不論是影像、音樂、拍攝手法。真的很符合整部影片的主軸”即興”,沒有很沉重的包袱,沒有很刻意的安排,沒有很傳教的宣揚,全片黑白沒有顏色,但確令人感覺,片中的音樂,比顏色更為絢爛。畫面構圖並沒有特別精心設計,但濃濃的詩意充滿全片,即使是風中被吹滾在地上的報紙,跟列車上窗外的景色,偶爾還附上淡淡的幽默感,如那長的像幽浮的路燈,跟最後在月台上跳舞的Robert Frank。
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旋轉木馬,不停地轉動著,所有歡興愉快,在燈火通明的夜裡,強烈放送。
你說你去看了六小時的電影,歡笑淚水喜悅憤怒交雜,突然覺得人生就好像這六小時一樣,如果用走馬燈放映,六小時也就完了。但每個人的六小時後,不見得都有早餐,不見得有晴朗的天空,不見得有滿足的快樂。
我們逐漸在死去,死亡是個持續一生的過程,從出生那刻就開始倒數,我們永遠浸在這死去的進行式中,但沒有人相信,明天那個從進行式轉成過去式的人,會是自己,於是我們仍舊可以若無其事地過日子,揮霍自己的夢想。
上星期去光點看了哭泣的沙皇,好像很久沒看電影了,自從金馬觀摩影展到現在,還沒進過電影院,也才短短幾個星期,
卻覺得隔了數個月之久,本來想一大早去看的,人比較少,可是還是睡過了頭,下午的人就多的可怕,雖然說光點也只能擠下88個人,可是就覺得人多心煩。
天氣沒有什麼特別的,屬於不見影子的陰天,為什麼這部電影如此熱門,我自己也不知道,俄羅斯電影,我看過的算一算可能也才十片罷了,如果看兩次創世紀不算的話,兩隻手就數完了。創世紀的華麗讓人瞠目結舌,可是他的嚴肅與沉悶,沒有做過俄國史功課的人,大概會昏睡到散場吧。
說實在的,Brève Traversée這片的簡介跟實際內容差很多, 但這的確是一部關於慾望的影片, 但那位年輕男子其實才16歲, 而且已經不是處男, 那位女攝影師,大概三十多歲。
一開始,導演讓大家以為這只是普通的一夜情戲碼, 兩人相遇,一老一少, 英國女攝影師說她剛從家裡逃了出來, 因為它的丈夫根本一點也不愛她, 甚至都不跟她做愛, 而那年輕的法國男孩很想隱藏自己的實際年齡, 他想當一位成熟的男子。 他們在餐廳裡認識,進而相約去酒吧, 攝影師藉酒裝瘋開始挑逗那法國男孩, 她先惹他生氣,再去甲板上找他,跟他道歉, 這招的確是高招, 於是,假裝是半推半就的樣子, 女攝影師與法國男孩上了床, 隔天早上,他們還像情侶般地去吃了早餐, 到了下船時, 女攝影師不告而別, 最後在碼頭上,那個法國男孩看到, 看到女攝影師上了一部轎車, 明顯地,旁邊是她的丈夫,後面是她的兩個小孩。 突然間,那個法國男孩一切都明白了, 留著眼淚離開碼頭。
德國姊妹 Marianne and Juliane(Die Bleierne Zeit)跟玫瑰圍牆 The Women of Rosenstrasse(Rosenstrasse),這兩部作品都是德國導演Margarethe von Trotta , 其實我對這位導演不熟, 德國姐妹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電影了, 裡頭所敘述的姐妹情誼, 導演花了許多篇幅, 有很多地方,很多想法,我不太能夠理解, 但我仔細回想一些片段, 當妹妹自殺身亡後, 她姊姊契而不捨地找出她真正的死亡原因, 這個橋段,似乎常出現在電視影集和好萊烏電影中, 為何我們平常都認為理所當然, 但在這哩,去又覺得怪怪的。 她為了她妹妹, 甚至連論及婚嫁的男友都可以捨棄, 房子,金錢都可以不要, 這種力量,的確有點驚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 她姊姊瑪麗安去監獄探視她妹妹茱莉時, 茱莉覺得瑪麗安身上那件毛衣很美, 就要求瑪麗安把那件毛衣給她, 於是,她們就在獄監的眾目睽睽下, 各自脫下衣服交換給對方, 這個影像的強度,甚至勝過那些, 交代她們姊妹情深的片段。
異域幻夢(The Perfect Dream )是講一群孤兒院的人, 有機會拍一部二十多分鐘的劇情短片, 劇情是大家一起想出來的, 中間穿插了許多,這些少年們平常生活的情景, 有來自各個國家的孤兒, 他們有著各自的願望, 藉由拍片這件事,他們有機會表達一些東西,雖然是槍戰,黑社會,愛情故事, 這些很典型的好萊烏式電影 但共同完成的意義遠大於此他們也藉此學到了許多事。
陪我走一段(A Hospice in Amsterdam )是講阿姆斯特丹的一間療養院, 住進來的人都是不久於人世的, 曾經是三年義工的導演, 用鏡頭呈現出不同的人不同家庭面對死亡的態度, 沒有很衝突的畫面,沒有很激情的橋段,死亡被以一種很真實很接近的方式討論,令人有點驚訝。
寒食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鬚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星期日跟小孟去光點看了”經過”。這是故宮三部曲其中一部, 以蘇軾的寒食帖為主軸,既而引出兩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相遇。這兩個男人一來自日本,是一間公司的職員,一個是台灣的藝術作家。兩個都面臨人生的難題,除了工作困境,還有感情糾葛,日本青年為了答應祖父再看一次寒食帖來到台灣。女主角是一位故宮職員,渴望進去故宮後山看看,而最後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