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越來越冷,冬天似乎一步步靠近了,許多節慶也跟著而來。許多節慶都是跟天主教有關的,弄的我很糊塗,首先是十一月一日的Allerheiligen,是國定假日,放假一天。接著是萬聖節,德國人過萬聖節,但不是像美國那種,扮裝要糖果的方式。但近年來商業炒作下,也有不少人開始像美國一樣,過美式萬聖節。不過在波昂,我倒沒看到有人這麼做。比較不一樣的,是上星期大家慶祝聖馬丁節(St. Martins Tag)。關於馬丁的故事,我只知道他是一個義大利士兵,後來成為僧侶,他一心想成為主教。他曾經在冬天把自己的衣服割一半分給乞丐,這是他最知名的傳說。但後來馬丁成為孩童的守護神之一的理由,我就不清楚了。十一月十一日是聖馬丁節,在這之前一週的晚上,小孩們都會拿著自己製作的燈籠(裡頭是蠟燭),挨家挨戶去敲門,唱關於聖馬丁的頌歌,然後要糖果或是一些獎勵。在我住的地方不遠有條商店街,一到晚上小孩們由父母帶領,開始在商店街裡搜刮,我看到麵包店老闆娘幾乎都把麵包分光了,但上門的小孩還是源源不絕。超市收銀小弟看到小孩子們,也直接說東西都分光了(當然不是超市所有東西,應該是每天都有配額)。大家都興高采烈地唱歌嬉鬧,感覺真的很可愛,而且有些燈籠挺有趣的,重點是大人都有參與,容易控制情況,我想是這的確是很好的方式。
Author: foton
最近會比較少寫文章,自己也不知道為啥,好像一夜之間,已經不是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了。但其實也沒有老成到哪,只是心情沒到那,說不出那種話,寫不出那種文章,總以為山東饅頭是自己的屬性。但漸漸發現,那也許是年齡的反映罷了,憂鬱反倒像根深蒂固的。或是說,是慢慢知道,文字其實是很私密的東西,以前會想寫給別人看,會為了別人寫文章,但現在寫寫東西,只是為了自己。雖說文字很私密,但當我回頭看看自己寫的東西時,卻又很驚訝地發覺,對於寫出這些文字的人,我是如此的不了解,如此地陌生。才發現,寫東西的同時,也是在探索,探索自己,面對自己。
夏天已經結束一陣子了,我的台北塗鴉收集計畫也應該有個段落。雖然才短短兩個月不到,專程出去拍照的次數將近十次,路過拍下的就不計其數了。一開始的想法 是,這些塗鴉若沒有人記錄下來,總有消失的一天,不管是自然損壞還是被清理掉。當然,有人會說,那明年呢,後年呢?舊的去了,還有新的,是不是記錄不完 呢。我當然希望它記錄不完,這代表總有新作品出現,但正因為是記錄,正因為時代的巨輪往前壓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快,因此,每一年的記錄或許都很重要。 所以我想,這五百多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對往後的人說,可能更為重要。這並非在炫耀台灣台北也有塗鴉,台灣台北也有豐富多樣的青少年次文化,但這的確說明 了,強勢的歐美文化在這塊區域裡,並未缺席,而且居於主流。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當嘻哈文化成為青少年重要的認同時,一切訴諸反叛對抗的表面活動變成為相當 合理,並且易於接受的事。但只移植表層的形式,卻沒有獲得或者了解吶喊的理由與抗爭的目的,這就是單純塗鴉與街頭藝術的分界線。台北的塗鴉,無論是整體的 構想,色彩的掌握與協調,風格的多變等,都已經有一流的作品。但除了把街頭當創作場所之外,這些塗鴉並沒有賦予自己本身更多意義。因此,台北也只是在起步而已。
偶像崇拜 -鴻鴻- 有人崇拜偶像 有人崇拜抽象 崇拜 把抽象變偶像 把偶像變抽象 崇拜所投下的巨大陰影 足以讓人在其中納涼 聖潔的歌詠提醒人們 其他地方總是燠熱難當 信徒陷入狂喜冥想 笛聲悽楚令人思憶起從未存在的家鄉 神的火灼燒那些不夠虔誠的肌膚與腑臟 以正義之名賜予疾病、毀敗、爆炸、瘋狂…
那天Yayau報我一個有趣的照相館,在林森南京附近。攝影室在樓上八樓,不過老闆在下面的騎樓有擺他的廣告跟作品集。不時有路人駐足觀看,除了酷之外,還真想不出什麼評語說。雖然覺得很好笑,很KUSO,但也很佩服老闆的勇氣,還真是完全顛覆學院派的各種理論技法,雖然不能創新但構圖大膽,其實,還有那麼一點星爺的感覺。創作其實就是這樣嘛,自爽也不錯阿。你管別人怎麼想,你管別人怎麼看。
遠行在即,為了不要讓自己餓死在異鄉,趕快跟媽媽討教幾道家常菜,不用太花腦力的那種。首先學的是鹹飯跟酸辣湯。媽媽去市場買了些材料,爸說要幫她帶回來,結果在半路居然掉了,沒辦法只好用家裡現成的材料,她邊做菜,還邊碎碎念,怎麼會把菜丟在路上呢,真是給他氣死。我只好在旁邊唯唯諾諾,照相兼做筆記,學做菜的第一條撇步就是,食材不要不見。
昨天去國父紀念館欣賞免費的表演,是來自圖瓦共和國(Tuva Republic)的薩彥嶺民族歌舞劇團(Sayany Troupe)。由於是開放索票的,傍晚時人龍已經快排到大門口了。表演時間包含中場休息差不多兩小時,幾乎座無虛席,還有教育部長也來了(雖然一開始獻哈達跟酒給這些官員時讓我覺得很噁心)。表演包含舞蹈跟演唱,都挺精采的。尤其是演唱的部份,第一次聽到那麼,特別的喉音演唱,還有雙喉音演唱,也就是所謂的呼麥(Khoomei)或是稱為泛音演唱(Overtone Singing)。
趁著天氣好,颱風剛過,又跑去北海岸走走。雖然是星期五下午,但海邊人潮依舊,轎車也停滿了海岸線,傍晚陽光稍弱,海風吹來,帶點鹹鹹的溼氣,微微的涼爽。路過洋荳子咖啡,也就是現在北海岸最熱門Cafe,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但即使是有濃濃異國風味的咖啡廳,這樣一來,也跟個土雞城沒有兩樣了。去年我第一次一個人來的時候,這間咖啡廳有點冷清,在海邊靜靜地聽著潮聲,享受濃濃的咖啡香,可以慢慢耗去夜晚的時光。自從有媒體報導後,這裡變成熱門景點,更多人知道這家咖啡廳,但卻沒有少人能享受悠閒寧靜的海洋藍天。今天在洋荳子不遠處,我發現了另一家相當低調的咖啡廳,沒有大招牌,沒有店名。店內員工,目前只有老闆一名,雖然顧客也只有我。
昨晚忘了在google上查什麼東西,偶然逛到一個Blog,4Elements(手工的四喜丸子)。後來接著看了幾篇文章跟一些留言,才發現版主已經過世一年多了。但這一年多來他的朋友,無論是在網路上認識的,或是現實生活中的親人,偶爾都會來他的Blog留言,跟他說心事,或問候他一下,好像他不曾離去一樣。我突然有種深深的感動,一方面是感動網路的發明,讓生與死的連接,變的更不一樣。另一方面我看到了,人們在網路上的互動,並非總是像那些社會學者所說,總是表層虛無假面的。但我自己也在思考關於網路所縮短的死亡訊息傳遞,與公諸於世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