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入學通知,確定年底要來半工半讀了,下半年的目標達成了一項。叫AI幫我用小六壬起了一課,得到「速喜」一卦,但願人生還是速喜一點好。「非得賣色」出現就是秋天的開始,下班後去日超買便當,最近都沒有特價,但有追蹤IG送銅鑼燒的活動,我就是蕭貪。這週去理毛,日本理髮師覺得我太長直接給我修很短,變得有點呆唉。朋友的IG被盜,被詐騙集團傳訊息要我幫忙投票(要偷LINE帳號),投16號。我跟他說我投好了,投12號,順便叫他記得要去投罷免跟公投,一投換一投?晚上開窗突然聽到外頭舞曲音樂放很大聲,仔細一聽,欸這不是索命梵音嗎?XDD
在《豁出去的力量》一書中提到,研究顯示雄性眶網蛛在交配時會斷開ㄐㄐ,堵住雌性生殖器防止與其他雄性交配,並在性行為後守護雌性約10秒以確保父子關係。實驗表明「太監蜘蛛」在戰鬥中常擊敗完整生殖器的對手。生物學家的結論是:「守護雌蛛的太監在面對入侵者時,會以最大的力量回應。不育的雄性沒有生殖的未來,也不會有任何損失」。難怪東方不敗這麼強?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出版的《共產黨宣言》結尾號召人們拿起武器:「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顫抖吧!無產階級失去的只是鎖鏈。」這句話激發了接下來一個世紀的暴力起義,但馬克思和恩格斯未能警示人民隨之而來的暴政。蘇聯最初兩位領導人列寧和史達林的殘酷計劃為他們帶來了權力和名望,但這場殘酷的實驗也給俄羅斯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最終在1991年失敗。無產階級失去了很多,儘管他們自己並不知道。
罷免跟公投結果雖然不盡人意,但有什麼辦法呢?台灣說了這麼多年的媒體識讀究竟還是失敗吧。《豁出去的力量》也說到:
川普從未擔任過公職,政界也認為他在 2016 年大選中不會獲勝。他一生都在經商,信奉「保護好下行,上行自然會來」的座右銘,後來他把這句座右銘運用到了政治上。他孤注一擲,用非常規的挑釁性口號來「鎖定」他的對手,他以民粹主義攻擊根深蒂固的精英階層,並承諾繁榮,最終贏得了選舉。世界其他候選人也都憑藉類似策略獲得權力。這種民粹主義策略在當今政治環境下的成功,部分源自於大眾對日益加劇的收入不平等和贏者通吃的經濟模式的認知。這種豪賭為那些在打破現狀方面幾乎無所畏懼的大眾帶來了希望,這也是為什麼彩票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但大多數人忘記這些孤注一擲的賭注很少能成功。
朋友最近去巴黎獨旅兩週,剛好讀到Tony Judt談論法國,他在談到法國仍念念不忘過去的榮光時說到:
歸根結底,「舊」法國已一去不復返,或者用Armand Frémont的話來說,國家在「生態博物館」和鄉村主題公園中「重印法國農村社會的詩篇」,儘管很多東西因此而丟失,這些都無關緊要。這並不是什麼新事物,至少從十九世紀初的浪漫主義年代開始,遺忘與記憶傳統、發明與拋棄傳統一直存在。生活在紀念時代的問題不在於所提出的公共記憶形式是假的、媚俗的、選擇性的,甚至是戲仿的。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刻意嘗試回憶和超越瓦魯瓦王朝的君主們,它兼具了所有這些特質,並且是對後來所有記憶場所(lieu de mémoire)的預先模仿。遺產和紀念就是這樣。
至少在現代,新的東西是對歷史的忽視。每一座紀念碑、每一座博物館、每一個簡潔的紀念典故,都是在歷史知識的假設上寄生,而這些歷史知識,不是共同的記憶,而是我們所學到的歷史的共同記憶。法國與其他現代國家一樣,依賴過去幾十年來對其公民投入的教育資本。
至少就目前而言,皮埃爾‧諾拉的主題仍是研究「記憶之地」的素材。但從包括美國在內的學校體系的課程中,敘事性歷史幾乎消失的現象來看,對許多公民而言,他們共同的過去的大部分將構成更近似於「遺忘的領域」(lieux d’oubli)——或者說是無知的領域,因為幾乎沒有什麼可以遺忘的。就像我們現在所做的,教導孩童批判過去的傳承版本,一旦不再有傳承版本,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歷史確實是屬於每個人的,又不屬於任何人,因此它聲稱具有普遍的權威性。就像任何這樣的主張一樣,這永遠都會受到爭議。但如果沒有它,我們就有麻煩了。
開讀新書《全球史的九柱香》,世界史真的好有趣。在《摩訶婆羅多》中,黑天主要被描繪為成熟的政治家、戰略家和神聖導師。在較晚才出現的《薄伽梵往世書》中,黑天的形象則更為親切和神聖,聚焦於他的童年和青年時期的神跡,其中就有他擊敗大蛇伽梨耶的故事。書中提到:
中國的哪吒是印度神話中兩位神的合體,其一是《羅摩衍那》中的夜叉(yakṣa),哪吒俱伐羅;另一個原型是克利什那(Kṛṣṇa)。克利什那與哪吒都是力量強大的以兒童形象呈現的神,都有打敗巨蛇的事跡。打敗巨蛇便成了哪吒馴龍這一情節的原型。中國的哪吒起初是父子相殺,而後佛祖或太乙真人成為替代的父親,並調和父子矛盾;而哪吒的析骨剔肉則體現了中國文化對印度原型的改造,彰顯了孝道,調和了哪吒的叛逆精神,符合儒家的價值觀念。」






克利什那便是黑天。「哪吒(那吒),是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簡稱,全稱為那羅鳩婆、那羅鳩鉢羅、那吒俱伐羅等。哪吒早在北涼時代(397—439年)就在中國出現了。」那吒的父親是毗沙門天王(一說為孫子),排行第三。佛教中毗沙門的原型則是來自印度教的財神俱毗羅。哪吒起死回生為蓮花化身的原型可能來自佛教釋迦牟尼。「關於蓮花化身,《封神演義》也寫得更為詳細,分別用了荷葉、蓮花、蓮梗,且有具體步驟(勒下花瓣,鋪置蓮花,荷葉梗折成三百骨節,鋪置荷葉等),同時有金丹,施法力,念咒語。
而蓮花的意象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古埃及Nefertum為蓮花神,有「完美」的含義。根據神話,太陽從蓮花中升起,埃及藍睡蓮與早晨太陽的復甦有關,因為它的花蕾在夜晚閉合,在黎明重新開放。在金字塔文本中,Nefertum是Ra(古埃及太陽神)鼻子前的蓮花(等同於廷臣手持植物),而Ra呼吸著蓮花的香氣。在孩童時代,他可以坐在蓮花上,是年輕太陽神的化身。有名的圖坦卡門雕像便是在蓮座上的少年。蓮花在古埃及成為了復甦、權力,與生死的象徵。古埃及人會攜帶小型Nefertum雕像當作護身符,於是也有驅邪避魔的含義。藍睡蓮同時可以入藥,是當時儀式中常用的致幻劑。此外波斯語nîlûfar 跟天城文nīḷōtpaḷa,念起來很像「蓮花」。
在埃及蓮印與蓮紋封泥中的蓮花圖案有三個主要樣式:持蓮男子、蓮上兒童,以及與第二種樣式有關的蓮座、蓮台。第一個樣式傳遞了治病的信息,第二個傳遞了出生與重生的概念,而第三個則象徵王權和王室(但也表達了誕生或復活之意)。這些藝術形式和附身的觀念從埃及傳到了印度。
題外話,𓆼 古埃及文的蓮花單獨使用是代表一千的意思,𓆼𓆼就代表兩千。蓮花也是代表上埃及(尼羅河上游)的圖案。例如Thonis-Heracleiong石碑上面橫幅的獻祭文寫的是「 一千塊麵包和啤酒,一千頭牛和家禽,一千塊雪花石膏和麻布。」你知道古埃及的一萬怎麼寫嗎?一萬是根中指𓂭(也可以畫十朵蓮花),古埃及文的拼音系統是以輔音為主,所以轉寫成當代英文通常要自己加上母音(通常放e)。所以一萬叫做djeba,聽起來像雞巴。如果古埃及人在抱怨普發現金,大概會說「那雞巴到底發了沒?」(好難聽)。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