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眾交通都趁學生暑假在那邊大修特修,搭個車都很痛摳,週五電車一直給我脫班誤點,然後日本超市的晚餐便當居然沒有折扣。去年這個時候辭職去日本遊學兩個月,剛抵達東京就去看足立煙火,一個人看煙火也很享受。好友最近工作怠惰,我勸她休息一陣子,先跟自己好好相處。大學畢業後第一次獨旅就是去西藏,那時候好緊張。但後來很享受獨自旅行,一旦踏出那步,世界就沒有我不能去的地方,心境整個不同。勸人慎獨也勸人甚獨。
印度同事跟我說他在印度的婚禮大概花了七萬歐元(台幣250萬),我吃了好幾驚。畢竟這幾年身邊朋友的婚禮都是走簡約風,有的甚至不收禮金只有派對。他說他的印度婚禮持續六天,大概有三千位賓客,今年生了小孩,年底還要回去參加一系列儀式,也是要大花錢。《儀式的科學》中有討論到,鋪張的儀式通常是為了展現經濟資本,用以換取社會資本像是名聲地位等,因為儀式有助於提高人的評價。在傳統社會裡的家庭,這些投資總是有回報的機會。但是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連結相對薄弱,除非政商名流,有沒有回報必須打個大大的問號。





這週大事不斷,大家有玩過維基六度分離遊戲嗎?例如看誰可以從賀錦麗的維基頁最快按到賀一航的,我目前的紀錄是五度XDD:賀錦麗>王岐山>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神龍小組>賀一航。如果賀錦麗當選,Nymphia就達成一年見兩個國家元首了唉,外蕉大使真的不是做假的。
巴黎奧運開幕就是走一個我想拍愛在巴黎日落時的恐怖電影但不需要有人懂的路線唉。唱悲慘世界真的合適嗎XDD,會不會讓人看得好想造反。Minion可愛但是潛艇沉了(各國運動員突然緊張起來),法國人真的沒有要世人懂,不知道隔天有多少運動員感冒。法國人幽默起來真的好瘋,大家最喜歡哪一段?斷頭重金屬、雨中變裝秀、塞納火燒島、白馬過三關,還是Celine熱氣球?我最愛的一幕還有刺客教條(聖女貞德?)捧著奧運旗子走了超遠的路,走過艾菲爾平台,結果最後升旗被掛反了,她一定在那邊幹拎老斯XDD
在群組裡跟巴黎好友們聊天,他們都說很感動,看到淚流滿面,多元包容文化認同還是很有力量的。其實每個國家都是一樣,有血腥痛苦的過去,但同樣有被期望的未來,那個未來會不會到,很難是一小群人說的算,大家只能打起精神繼續前進。儀式創造連結,而連結讓人謙卑心懷感恩。




這次奧運聖火選擇以熱氣球的方式呈現,是因為第一次熱氣球載人實驗就是發生在1783年的巴黎。Celine向Édith Piaf致敬的Hymne à l’amour(愛的頌歌),是Édith為了情人空難所寫的歌詞。當年載人實驗的Jean-François Pilâtre de Rozier也是死於熱氣球失事。愛的頌歌其實是首極致浪漫政治不正確的歌,為了愛我們可以背叛祖國;可以捨棄朋友。
巴黎奧運開幕就是這樣充滿矛盾衝突,被砍頭的瑪麗安東尼、血腥大革命、帝國殖民史、女權先鋒、性別平權。人本來就是充滿矛盾衝突的生物,法國人總是很誠實地把荒謬甩到別人臉上,「只要我的身體在你的手下顫抖,我不關心這些問題;因為神將有愛的人聯結起來」。
看完了Ritual《儀式的科學》。兩個月前,還沒開讀前不經意說出了「人生中很多儀式感都是錨點」,作者在書中也講了類似的話。畢竟在充滿不確定的滾滾紅塵中,儀式能起到安身立命的錨定作用,減輕焦慮加強連結。而儀式不只能創造意義、再現意義也能加強意義。如果你今年只讀三本科普書,《儀式的科學》這本一定要讀。開讀新書Work,我們為何要工作。

放棄 『經濟問題是人類永恆的問題 』這一觀點,不僅是將工作的定義擴展到我們如何謀生以外。它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透過這個視角可以看到從生命之初到繁忙的今天,我們與工作之間深厚的歷史關係。它還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為什麼我們現在比狩獵和採集的祖先更重視工作?為什麼在一個空前富足的時代,我們仍然如此專注於匱乏?
是啊為什麼?因為別人都有我也要有?相對剝奪感在這個時代被放大好幾倍,害怕失去那些從未擁有的東西是個可怕的惡性循環。






週六是柏林同志大遊行,雖然天公不作美,但主要遊行期間都沒有下雨是萬幸,人超洶湧真的要擠死人,我只走了半圈也花了四小時,真的瘋掉。遊行中看到一位男子拿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我問同行友人有沒有過去跟他打招呼,朋友說他剛有過去但發現他是中國人,拿著這面旗子是因為他支持台灣XDD。有位爸爸肩上背著小朋友(戴耳罩減噪)在遊行超可愛,我覺得友善多元堅定自信永遠是很好的品質,不論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是一個人。
B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