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街頭塗鴉・終]

夏天已經結束一陣子了,我的台北塗鴉收集計畫也應該有個段落。雖然才短短兩個月不到,專程出去拍照的次數將近十次,路過拍下的就不計其數了。一開始的想法 是,這些塗鴉若沒有人記錄下來,總有消失的一天,不管是自然損壞還是被清理掉。當然,有人會說,那明年呢,後年呢?舊的去了,還有新的,是不是記錄不完 呢。我當然希望它記錄不完,這代表總有新作品出現,但正因為是記錄,正因為時代的巨輪往前壓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快,因此,每一年的記錄或許都很重要。 所以我想,這五百多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對往後的人說,可能更為重要。這並非在炫耀台灣台北也有塗鴉,台灣台北也有豐富多樣的青少年次文化,但這的確說明 了,強勢的歐美文化在這塊區域裡,並未缺席,而且居於主流。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當嘻哈文化成為青少年重要的認同時,一切訴諸反叛對抗的表面活動變成為相當 合理,並且易於接受的事。但只移植表層的形式,卻沒有獲得或者了解吶喊的理由與抗爭的目的,這就是單純塗鴉與街頭藝術的分界線。台北的塗鴉,無論是整體的 構想,色彩的掌握與協調,風格的多變等,都已經有一流的作品。但除了把街頭當創作場所之外,這些塗鴉並沒有賦予自己本身更多意義。因此,台北也只是在起步而已。









寶藏巖 2006.09.09

時間問題塗鴉不像在畫布上創作那般備受呵護,很多人認為是骯髒犯罪的關聯產物,想除之而後快。因此,塗鴉的壽命通常不常,一年可能已經不錯了。除了人為或政府的干預清除,還有天氣及空氣污染的影響,空氣中的硫會造成顏色變淡。還有一點就是,塗鴉畫家本身的關係,有些作品會被後來的作品覆蓋,可能是因為場地有限的關係,當然也有覺得原來作品不夠精彩等原因,不過當塗鴉文化已經成熟時,塗鴉畫家間也有了約定或默契時,優秀作品時常會被保留下來,變成帶有點尊敬的色彩在,這是倫敦街頭是很常見的現象。還有一個就是建築物本身的損毀,如德國的柏林圍牆,或是台北的松山菸廠等。我目前看到的塗鴉最早的也只有2004年,2005年的也在少數,百分之九十都是2006年的,代表現在台北大部分的塗鴉都是這兩年所畫。可解釋的原因是這兩年塗鴉的發展迅速,因此產生了龐大的數量。還有另一種想法是,新的作品將原來的覆蓋取代,因此看到較少過去的作品。但從我這兩個月拍照時發現新作品的速度來看,第一種原因似乎較為可能,因為台北大量塗鴉聚集的地方還算廣大,在短短一兩年內要取代所有塗鴉似乎不可能。這也說明了,台北塗鴉正在起步階段,也許發展不到五年,前幾年可能因為數量跟品質上有限制,影響不大,但後來創作者越來越多,量多質也開始精了,這些迅速擴張的塗鴉便取代了大部分過去的塗鴉,導致目前塗鴉多集中在這兩年內。

  • 地點問題

塗鴉帶有點強迫性觀賞的味道在,因為它的範圍通常較大,顏色鮮豔,很容易引人注意。但是容易引人注意的麻煩就是,它也容易被政府或屋主清除掉。這些問題,造成塗鴉地點分布兩極化的原因,要嘛就是人潮眾多的地方,要麼就是空屋廢地人煙稀少的地方。塗鴉作為創作的一種,在人朝眾多的地方出現是可以想見的。但這因為是創作的一種,練習也是必要的,因此在空曠處,橋下或空屋裡常可見塗鴉的習作。另一種地點屬性就是跟青少年次文化緊密結合的,在這些次文化密集的地方也會出現塗鴉,雖然創作者本身不見得是屬於同一個族群,但這些塗鴉的觀賞者很多來自這個族群是毋庸置疑的。你不會在陽明山上看到大量塗鴉聚集的原因就在這,因為每天爬山的阿公阿媽並不是這些塗鴉的觀賞者,也不是創作者,因此沒有動機和理由。我目前收集到的塗鴉集中地有三處:

1. 西門町及周邊

主要集中在電影公園後面周邊的巷子裡,算是西門徒步區的末端。包含峨眉武昌等街都有大量的塗鴉,多半是畫在牆上,有些是畫在店家的鐵捲門上,例如在電影街上的塗鴉等。電影公園也有專門展示塗鴉的地方,這邊可以說是台北塗鴉的心臟地帶,塗鴉更新速度較快,質量落差中等,大部分優秀的作品都在這區,而徒步區只有一些零散的塗鴉,品質也普通。

2. 公館及福和橋周邊

公館周邊的塗鴉主要分布在溫州街靠近誠品的巷子裡,還有汀州路巷弄中,有較多數量的是寶藏巖沿路與公園裡。作為許多藝術家聚集地的寶藏巖,讓附近與周邊的塗鴉也多了點與眾不同,特別是在形式上。而福和橋下的塗鴉則是分布在河的兩岸提防上,從水源路開始,沿河濱公園一直到景美新店附近。這裡創作空間寬廣,有許多巨幅精彩塗鴉。

3. 圓山士林及百齡橋周邊

圓山的塗鴉以足球場周邊最密集,包含兒童樂園,圓山板場等。尤其是圓山板場,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很可觀,像是有計畫地創作一般,有許多精彩作品。士林部份則以士林夜市的外圍為主,靠近銘傳大學和承德路有數量較多的塗鴉。而百齡橋左岸河濱公園則有很密集的塗鴉,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年代分布較不集中,題材內容特別多樣,質量也分布很廣。其他零星的塗鴉則在這些地方延伸之外,華山特區,松山菸廠也有些塗鴉,東區塗鴉也多半分布在巷弄中,因為我沒有地毯式地搜索台北,可能也有些地方被我漏掉了,特此說明。

  • 形式問題

現代塗鴉最早是以簽名的方式出現,類似到此一遊的簽名慢慢演變成風格化的簽名,例如泡泡字體等,或是創造屬於自己的圖像,以此來代表自己,因此這些塗鴉都被稱為標籤式塗鴉(Tagging)。台北的塗鴉有一半以上還是屬於這種塗鴉,這些塗鴉主要是在標示與區別,區別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標示不同族群的範圍等(在美國最早是用來劃分幫派範圍,因此幫派與塗鴉一開始是密不可分的)。普普藝術與裝飾藝術對於塗鴉的創作與風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後來割板的紙模塗鴉與廣告拼貼塗鴉在八零年代出現,掀起了”後”塗鴉的風潮,也正是這兩種塗鴉的快速複製和大量產生的特性,對於特定理念的宣傳更具效果,也影響更廣。台北的紙模塗鴉並不多,且多半集中在公館周邊地區,因為具有強烈的宣傳意味,或反抗色彩,反而讓人印象深刻,容易引起共鳴。由於紙模可以由電腦輔助完成,因此不需要練習就可完成一幅塗鴉,這也讓許多人有機會可以自己創作塗鴉。由於技術門檻降低,紙模塗鴉多半概念先行的,先有概念,再尋找素材,而理念的宣揚通常才是紙模塗鴉的重點。關於貼紙與拼貼塗鴉,則多半集中在西門町周邊,數量不少,但多半帶有廣告色彩。還有一種塗鴉就是繪畫的媒材轉換,利用牆壁地板等為媒介,用噴漆作畫。這種塗鴉多半耗時費工,但由於畫工精細,多半也會讓人印象深刻。不少地方都有這種塗鴉,如西門町與百齡橋。塗鴉從一開始,對自我概念的追求與劃分,到對族群團體的區隔,或是自我認同與肯定,到最後宣揚自我理念的塗鴉,都是西方個人主義的極致表現。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出發,向外開展,不論是標籤塗鴉的自我標示,或是紙模塗鴉的人道關懷。但隨著商業與政治進入塗鴉世界,更複雜權力關係也隨之展開,像Keith Haring因塗鴉成名的例子可能越來越多,但效法Blek Lerat創作紙模塗鴉的也應該會越來越多,或許塗鴉吸引人的地方跟城市的街道一樣,因為那裡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 延伸閱讀

塗鴉 城市糖果地圖/廖方瑜 孟成瀚/田園城市/2005

(介紹倫敦塗鴉,還有Blek Lerat,Banksy等人,相當不錯的塗鴉入門介紹書,書末還教大家

如何利用photoshop製作紙模,相當實用)

Wiki : 塗鴉Graffiti

foton Written by:

One Comment

  1. 2007-01-28
    Reply

    用攝影方式紀錄這些隨時可能消逝的塗鴉並不容易 若有認識的writer會方便一點
    他會帶著你去看 講述創作時的脈絡跟情境 那種感覺很奇特 像是在巡地盤一般
    有機會多照一些 多寫一點 跟大家分享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