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va・Khoomei]

昨天去國父紀念館欣賞免費的表演,是來自圖瓦共和國(Tuva Republic)的薩彥嶺民族歌舞劇團(Sayany Troupe)。由於是開放索票的,傍晚時人龍已經快排到大門口了。表演時間包含中場休息差不多兩小時,幾乎座無虛席,還有教育部長也來了(雖然一開始獻哈達跟酒給這些官員時讓我覺得很噁心)。表演包含舞蹈跟演唱,都挺精采的。尤其是演唱的部份,第一次聽到那麼,特別的喉音演唱,還有雙喉音演唱,也就是所謂的呼麥(Khoomei)或是稱為泛音演唱(Overtone Singing)。

圖瓦共和國位於蒙古西北方,目前屬於俄羅斯邦聯的一國,地理上屬於古時稱的唐努烏梁海,是一個被賽留格木山、薩彥嶺跟唐努山包夾的狹長盆地。全國總人口約三十萬人,其中約有77%為圖瓦族人,其餘為俄羅斯人。唐努烏梁海是清代的名稱,在唐朝即被納入中國版圖。1727年布連斯奇條約(Treaty of Kiakhta,也就是布連斯奇界約跟恰克圖界約的合稱)畫定了以薩彥嶺為中俄邊界。在清末一連串不平等條約下(包含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科布多界約與烏里雅蘇台界約),俄國開始向圖瓦移民,做進一步佔領,直到1921年,圖瓦獨立成為唐努-圖瓦共和國。之後又被併入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在蘇聯解體後,1993年改名為圖瓦共和國。圖瓦首都為克孜勒(Kyzyl),也就是理查.費曼一直想去的那個地方,或許他也是被當地奇特的音樂所吸引。

呼麥的發聲原理是以一個持續音高不變的低音當作基音,然後利用口腔共鳴,可以加強較高頻的泛音,使之成為和弦或多個聲部。呼麥技巧的使用不只限於圖瓦族人,還包括蒙古族與藏族等。然而圖瓦人則是最精於此種演唱技巧的。圖瓦人使用在喉音唱法中的技巧包括Khoomei(呼麥)、Kargyraa(卡基拉)、Sygyt(西奇)、Chylandyk(蟋蟀唱法)、Dumchuktaar(閉嘴喉聲法)、Ezengileer(伊澤哥勒)等。呼麥通常用來泛指這些喉聲演唱技巧,而單單呼麥這種技巧通常是指低音部落在中間範圍,而和聲部分高個一或兩個八度,呼麥的聲音像是風穿過石縫產生的那種聲響。我在現場聽的時候,其實聽不太出來和音的部份,可能是因為他低音部並沒有特別低,不過可以特別宏亮,因此不仔細聽的話,很難分辨低音跟和聲的差別。不過其他幾種技巧,就非常明顯了,他有一段表演,就是向大家展示五種不同的喉音技巧。Kargyraa可以在藏傳佛教中的儀式裡聽到,特別低沉。而Sygyt的聲音,就感覺有另一個人在吹口哨一樣,非常有趣。它主要是利用舌頭的前後移動,使得共鳴腔的改變,製造出像口哨一樣的音色。

談到雙喉音演唱,就不能不提兩位以此聞名的女伶,來自圖瓦的Sainkho Namtchylak與來自內蒙的Urna Chahar-Tugchi。她們都來有來過台灣表演,Sainkho在2004來過一次,可惜我沒聽到她的演唱。Urna來過台灣兩次,一次是女歌節,還有就是前幾個月來台北國父紀念館開演唱會,這次我有去聽,雖然人不是很多。Sainkho的音樂融合許多當代音樂的元素,加上本來獨特的雙聲演唱,讓圖瓦的音樂已不同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也因為如此前衛實驗,她的部分族人對她相當不諒解,隨之而來的攻擊事件,讓她沉寂了一段時間。但復出後的她,仍堅持自己的音樂理念,她認為她的音樂是無國界的,希望她的同胞能明瞭,這也是獻給他們的音樂。相較於Sainkho,Urna的音樂則是荒野中的風嘯,屬於比較狂放自由的,那種來自草原的聲音。Urna的聲音非常清澈,她不是那麼頻繁地使用雙喉音,上次聽她的演唱會,只有在飆高音時,才能聽到她的雙聲合音,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非常自然。更重要的是,她的音樂總有股草根性,讓人感覺到熱情與溫暖,但有時卻又可以散發出在曠野奔馳的狂喜。我想,演唱技巧再好,也很能取代那音樂本質中,所傳達的情緒,而兩者完美的結合,則是這些音樂不斷打動我們的地方。


Sayany Troupe 表演最後的安可曲,本來以為要散場的,後來大家都衝到前台去,替他們喝采。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人可以同時唱出兩個聲音嗎?(泛音唱法的物理基礎)
喉歌者說:圖瓦8年
中國圖瓦人
Khoomei.com (線上呼麥教學)
Wiki : Tuva, Khoomei

foton Written by:

3 Comments

  1. amy
    2006-08-21
    Reply

    借引用啦

  2. Leslie
    2006-08-26
    Reply

    Tuva so nice!!
    I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