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狗民 Citizen Dog
瓦西沙沙那坦Wisit Sasanatieng
泰國Thailand 2005 100min 35mm Color
這真是一部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的泰國電影,看的我又開心又感動。有點像異想世界的泰國版,由色彩繽紛的畫面,陽光輕快的配樂,奇異幻想的故事組合而成。Bod是故事男主角,是位孤身從鄉下來到曼谷工作的青年。本來在沙丁魚罐頭工廠上班,有次不小心把手指切掉,包裝進罐頭裡。Yod是Bod的朋友,因為互找到對方的手指頭而認識的。Jin也是來曼谷工作的少女,自從撿到從失事飛機上掉落的書本,便一心想讀懂裡頭到底在講些什麼,雖然最後發現是本義大利同志色情小說,接著Jin昏倒在街頭。還有許多特別的角色,如Bod的奶奶因為陰錯陽差先變成一隻壁虎,Little Mam是早熟的八歲小女孩,喜歡抽煙和去電動間玩射擊遊戲,Tangchai是她唯一的朋友,常常被她丟棄在街頭被車輾,也常被丟在垃圾桶,但終於他們還是會言歸於好。Kong是個死人摩托車騎士,因為有天下大雨也下安全帽,被從天而降的安全帽打死了,但由於他太愛騎摩托車,所以死後還是在騎摩托車。
雖然是喜劇片,但導演沒有放棄對一些議題的諷刺,比如工廠勞工,環保問題等。即使是輕鬆的心情,也會讓人想想這些問題背後的意義。導演用了許多動畫特效,想在真實與非現實甚至超現實之間做些關聯,因為這個時代,人們都太現實了,失去太多想像,即使是看似怪誕不真的事物,那些關於死人,關於長尾巴,關於玩偶是否會說話。而我們不斷在替自己的想法設下限制,使得每個人想的都一樣,做的也都一樣,人們不應放棄自己想像的天賦,不論是關於愛情的美好想像,或是苦難後面的想像,正因為這世界苦難太多了,我們需要點不同的刺激。
這部影片的演員與畫面構圖都很精采,真是讓我對泰國電影刮目相看。反之,看看我們台灣自己,我們拍不拍的出這種電影?既有娛樂效果又不那麼好萊塢。既有個人特色又能受大眾歡迎。片中的主題曲相當好聽,我很喜歡泰語那種溫暖纏綿的語調。這首曲子是由一個盲人樂隊演唱的。果然,導演不只是想拍一部喜劇片罷了,他的野心遠不只於如此。
2.布拉格狂想 Skritek
湯瑪斯沃瑞 Tomas Vorel
捷克Czech Republic 2005 90min 35mm Color
捷克文Skritek是接近英文imp的意思,是指森林中的小矮人。字源自古代北德的”Scrat”,現代德國則是用”Schratt”這個字,意思為(披頭散髮的)森林之神,這部影片就是由這個森林中的小矮人串場,同時也是一名主角。
Skritek基本上是揉合捷克民間傳說,跟辛普森式的家庭生活,父親是屠宰場的員工,母親是有可怕髮型的超級市場收銀員,兒子是玩滑板,惡作劇,吸大麻的反叛青少年,讀的正是肉品加工科。小女兒稍微正常,上課不專心之外,她還跟Skritek交朋友,Skritek因此送了一顆紫寶石給她。我一直在想是不是那顆寶石會帶來噩運,我沒有仔細探究原來的捷克的民間傳說,不過他們家一連發生倒楣的事,倒是千真萬確。首先爸爸跟屠宰場場大咪咪女外遇,跑去冷凍庫,在豬隻中做愛被鎖上門,最後被”合體”抬出,但也搞的大家都知了。兒子越來越嚴重的失序行為跟家庭失和也有關,加上種大麻被補。女兒因為精靈的關係越來越不專心上課。母親則是收銀工作太無趣,加上丈夫出軌不回家,整個家庭幾乎分崩離析。
整部片沒有一句完整的對白,有出聲的也只是哼哼唧唧,完全靠演員的表情跟肢體動作表達,除了剪接與演技相當精準之外,配樂也恰到好處。是一部讓人捧腹大笑的片,本片的導演Tomas Vorel,是捷克相當有名的導演,他的兒子Tomas Vorel Jr.,1985年出生於布拉格,也在片中飾演兒子的角色。導演對於許多動作與畫面的掌握,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屠宰場切割,剝皮的畫面,可以拍的如此流暢,乾淨,也是很不簡單。不過大家把內臟丟來丟去的,最好不要邊看邊吃東西。有一幕很有笑的就是拿豬腸衣灌腸的性暗示。導演想表達一個布拉格中產階級家庭的困境,大家有各自要煩惱的事,父親的中年危機與外遇,母親的年華老去與家庭的變調,兒子的叛逆青春期,女兒的極度無聊。導演用很犀利但不失幽默的方式呈現,如全家拿大火雞腿打架等,配合默片卡通的形式,像是精靈的出現與任何意外都不會死人等。母親的演技尤其精湛到家,臉部的表情有夠厲害,她最後還跟情婦扭打,進了監獄。是一部形式與概念完整,演技與配樂都有過人表現的影片,值很得推薦。
3. 69 Sixty Nine
李相日 Lee Sang-il
日本 Japan 2004 114min 35mm Color
報知電影賞最佳男主角 釜山影展 鹿特丹影展
69是一算部高中校園喜劇,看的我不斷大笑。故事背景是1969年,在佐世保市的一所高中。佐世保(Sasebo)是日本的海軍基地,二戰後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佐世保地方隊司令部駐地,和美國第七艦隊基地所在。佐世保位於九州島西北岸,屬於長崎縣。
所以片頭一開始,就是一群高中生在美軍基地圍牆鐵網外,打賭敢不敢爬進去。妻夫木聰當然就是那個打賭的人,他在整部影片中表現很亮眼,極盡搞笑卻又自然,演技比起”水男孩”有很大的進步。正是因為佐世保的歷史與地理關係,當越戰爆發時,反戰浪潮隨著搖滾樂在全世界延燒時,這股思想也悄悄地進到這個城市。即使離長崎不遠,二戰的恐怖陰影並沒有在當地形成一股,具有力量的反戰聲浪(倒是有排外力量)。妻夫木聰(Ken)本來只是一位喜歡搖滾樂,喜歡做白日夢,喜歡說不高明謊言的人,另一位主角安藤政信(Adama),後來成為妻夫木聰的好友,是較為深沉的但也比較有想法,可是還是少根筋的人。第三位主角Iwase,則是超級害羞,但感情豐富的人,雖然他的工作就是每次都替Ken與Adama帶咖啡牛奶,而自己卻喝鮮奶的人,看來他也很想喝咖啡牛奶,那為什麼不買三罐就好,也許比較貴吧。
總之就是這三個人,變成超爆笑的組合,有好幾個場景我印象最深。一是他們”跋折羅團”的成員,深夜潛進校園進行”占領”,在牆上窗戶上用油漆寫滿”標語”,最可怕的是有一位成員突然想便便,快要忍不住了,Ken跟Adama就叫他爬上校長的桌上去拉,當大便噴出來時居然還特寫,伴隨著那瘋狂的吼叫,真是Kuso到極點。還有好幾場也超經典的,像是Ken被叫進去老師辦公室處罰時,大家去聲援他,Iwase則占領廣播室要求全校同學到操場集合,一起要求學校停止無意義的啦啦隊練習,跟無聊且持續的打掃活動。Iwase開始放一首日本相當Kuso的流行歌,內容大概是”我走到堆滿雪的庭院裡,我在雪堆上尿出我的名字。喔,我的小弟弟。喔,它叮叮噹噹。喔,我的小弟弟呢。我的小弟弟去了哪”,結果居然在”小弟弟”時跳了針,之後整個校園傳來的,都是不斷重複的”小弟弟”,爆笑至極。片尾是他們終於辦了一場嘉年華,有搖滾樂,美女跳舞,還有他們模仿高達拍的怪片。
這部片的重點是放在”成長”中的切面,它點出了那個年代,那群青少年刻意被保護於世界之外,以至於他們本能地想要”反抗”,卻也不知道要反抗些什麼。屬於日本戰後嬰兒潮後期的這些人(1950後),日本第一個生育高峰約在1947-1949間,約有700萬人出生,一般稱為團塊世代。1968年是日本學潮重要的一年,當年年初發生了”東大事件”,起因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的學生反對,以登記醫師的制度取代現行的實習制度,進而罷課,引起其他學院的連鎖反應。一直延燒到隔年年初,同年(1968)在佐世保市,美國航空母艦進港時,學生與民眾也衝進基地進行抗議,因此結合反戰排外與學潮,”全共鬥運動”在日本各大學展開。反對的主要是強壓管理,學費高漲,與對於學校跟財界政界的結合的反感。但後來由於學運手段越來越暴力,還有封鎖交通的方法招致反彈,最後則解散了。
因此片中主要的背景就是這段時間,但導演很聰明的,把時間設定在1969年,也就是學運已經逐漸退燒的時候。把主角設定為高中生,也就是不是那麼激烈積極的大學生,雖然地點還是在很爭議的佐世保市。這麼一來,導演就可以避免直接去碰觸到,學潮的主題,更容易有發揮的空間。片中對群眾組織與校方管理的批判仍在,只是被青春洋溢給沖淡了。
片中的男女主角都喜歡Bob Dylon,村上的”聽風的歌”背景即是設定在這兩年,而他書名的來源,據他所說是Bob Dylon的Blowing in the Wind。村上寫出的是青春的狂躁不安,李相日拍出的是青春的騷動未知,是不同的切面,也是不同的角度,但都紀錄了那段年少。不見得就是無知,然而對未來的未知的恐懼,是更為濃厚的,但正因為不管未來,在當下的爆發力,往往更為劇烈。
4. 黑幫暴徒 (Tsotsi)
蓋文胡德 Gavin Hood
英國/南非UK/South Africa 2005 94min 35mm Color
這部電影的場景是在南非,靠近約翰尼司堡旁的城市綜合區索韋托(Soweto)。索韋托是南非最大的黑人綜合區,Soweto是英文由South-weatern Townships 三個字首組成。這裡曾經因為1976年6月16日的一場暴動而聞名於世。爆動的原因是南非政府打算取消在學校的英語教學,將大部份的課程改為當地南非語(阿非利堪斯語)教授。這引起了大部份的人,即黑人學生,對白人政府的不滿。因為英語比南非語在非洲,是一種更為強勢的語言。大約有千人到萬人左右的學生在Soweto,進行遊行示威一開始是平和的活動,直到警方開始驅離群眾,尤其是對手無寸鐵的學生使用催淚瓦斯驅散,雙方暴發衝突。直到有四位學生被開槍射殺,情況才開始失控。隔日大量警力軍隊進入Soweto鎮壓,南非各地也開始有衝突產生,金融不穩定,幣值下滑。整個抗議事件演變成社會風暴,約估有六百人在這次事件中喪生。然而日後的取締與打壓活動,造成南非自絕於國際社會,更形成國內種族的對立與緊張。Soweto是許多南非新領導人的誕生地,連曼德拉也不例外,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地方。有人視為聖地,有人則看做是魔窟,避之為恐不及。
這部電影的背景 就是一個小幫派頭子,Tsotsi的故事。他隱去自己真正的名字David,如此英式的名字,從不談起自己的過去。童年時母親臥病在床,而嗜酒的父親禁止David靠近母親,甚至把他心愛的狗打斷了腳。他逃離了自己的家,從此將自己放逐,將自己的過去隱藏。然而出現改變的,就是一個嬰兒。
雖然定調成暴力黑道片類型,但”Tsotsi”並不是那種外放式暴力片。它內斂的讓我吃驚,雖然這不是導演的第一部劇情片。他在1998的商業短片Storekeeper替他贏得了第一次Oscar提名,而”Tsotsi”則真正讓他贏回了一座。他在許多鏡頭的取捨,相當有分寸,雖然有時猜不到他的用意。但是暴力的劇情,本來就容易流於狗血,他很精準地控制了這點。人物角色方面,飾演Tsotsi的Presley Chweneyagae,是相當年輕的演員(1985年出生),演技到位,但還有努力空間,整部片導演用迂迴的方式呈現。導演不直接讓Tsotsi對自己心愛的狗在遭父親傷害跛腳後,那種憤恨卻又心疼的情境表現出來。反而藉由一位在地下道入口的殘疾人士,讓他們來一場對手戲,藉此拉出他過往曾經受過的傷害。導演不直接用鏡頭說明他對母親的疼愛(她母親出現的
鏡頭不到一分鐘,而當時David表現的相當害怕的樣子)但藉由其他女性的形象,如被Tsotsi強迫幫他搶來的嬰兒哺乳時,他看著她對嬰兒疼愛說話的樣子。或是他眼中那位,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孩,奮不顧身且充滿勇氣的母親,也正是被Tsotsi射傷,半身不遂的黑人女性。導演也不詳演Tsotsi離家後,睡在水泥管中的那段日子,而是藉著一群正住在那生活的一群小孩,側面點出。
正因為如此內斂含蓄的表達手法,”Tsotsi”這部電影存在這某種力量,像是在你心窩重重擊一拳,而且還是打在裡頭的。導演最後沒有讓Tsotsi便成悲劇英雄般的死去,反而讓他緩緩舉起雙手,慢慢淡出。當然可以直接解讀為對於正義對於法律的投降。但我認為,這是Tsotsi真正放下了他的過去,放下了過去所有的痛苦與憤恨,他從一個嬰兒,兩位母親,一位父親的身上,看到自己曾經失去過,但後來其實是被他深深埋藏的東西。我想,這的確是打動人心的。
5. 愛瘋狂 C.R.A.Z.Y.
導演:尚馬克瓦利 Jean-Marc Vallée
國別:加拿大 年份:2005 片長:125min
CRAZY這片片名的由來很簡單,就是一家五兄弟的名稱。Christian、Raymond、Antoine、Zachary、Yvan。主角是在1960年聖誕節出生的Zachary,片名也緊扣他爸爸最喜歡的一張唱片,美國鄉村歌手Patsy Cline 的 “Crazy”。這張單曲是1961年十月發表的,看來他們五位兄弟的名稱不會是因此而來。不過從那麼天主教的名字可以了解,他父母是很虔誠的信徒。
這片精彩的地方,就是它抓住且細膩地詮釋了家庭裡的衝突。五個兄弟裡頭,二哥Raymond跟Zac衝突最深,但感情也最好(到最後的時候),Zac被視為上天給的禮物,他也與生俱來某種特殊能力,能夠”Heal”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也讓他痛苦萬分,因為他的性向。從兄弟間的衝突到父子間的衝突,導演在許多轉場和構圖上下了一番工夫,尤其是對Zac的大特寫。從床上到穿越大雪進門靠在門上,他父親,導演用耶酥一張嚴厲的畫像來補述。而Zac,導演則是讓他與華麗搖滾的,仿耶酥的形象重合,後者更帶有救贖的意味。但畫面一轉,就出現了牆上John Lennon在Time上面的照片,接著是Zac即將高潮的表情。
音樂同樣地無時不刻在突顯衝突,在Zac 20歲生日的聖誕節當天,他潑了Raymond紅酒,而Raymond發了瘋似的想要衝過去揍他,整個家庭聚會陷入混亂,這時的配樂居然是某歌劇的片段。其實Zac打人那次也是。最經典的一次要數片尾,當他爸爸拿到Zac幫他再買回來的”CRAZY”,正如痴如醉的戴著耳機聽時,他媽媽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告知他Raymond已經去世了,但前景仍然是他爸爸陶醉的表情。我覺得這個安排倒有點可怕,因為它似乎做了一種,對於他父親的批判。或者可以說,是嚴重批判。但其實也很符合主題 “CRAZY”。這片將會是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很多人應該搶不到票。但也不用急,因為它會
上院線。
真的是優秀博聞看過很多電影的大大耶
這幾部都很好看的樣子
尤其是大狗民特別令人感興趣
泰國電影真的是愈來愈令人耳目一新
路人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