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沙皇]

上星期去光點看了哭泣的沙皇,好像很久沒看電影了,自從金馬觀摩影展到現在,還沒進過電影院,也才短短幾個星期,
卻覺得隔了數個月之久,本來想一大早去看的,人比較少,可是還是睡過了頭,下午的人就多的可怕,雖然說光點也只能擠下88個人,可是就覺得人多心煩。

天氣沒有什麼特別的,屬於不見影子的陰天,為什麼這部電影如此熱門,我自己也不知道,俄羅斯電影,我看過的算一算可能也才十片罷了,如果看兩次創世紀不算的話,兩隻手就數完了。創世紀的華麗讓人瞠目結舌,可是他的嚴肅與沉悶,沒有做過俄國史功課的人,大概會昏睡到散場吧。

比起創世紀,哭泣的沙皇對於人物的刻劃,當是更深刻一點,保羅一世在1796年登基時,已經是過了不惑之年了,他的青春歲月大部分都在自我耽溺,或許說自我放逐中度過,因此也不難想像當她母親過世後,他想極力掙脫”母親執政”的那些行為,他當時引進了普魯士軍隊的管教,極其嚴格,為的就是要豎立”父權天下”的形象,但正好跟他的性格成對比。在片中,蘇霍如柯夫成功地詮釋了保羅的童性頑固,與缺乏安全感,缺乏人際關係的正確判斷,因此他會錯信聖彼得堡的市長,他一意孤行建造新城堡,並且依照自己的喜好決定政策。

對於一個君主而言,這些的確是致命傷,反觀馮帕廉男爵,他足智多謀,城府深,危機感強,應變能力強,善用人脈,政治手腕高,他所表現出來的都是,一個有機會成為偉大政治家的角色,甚至當上統治者。於是這兩個性格對比強烈的人,在詭譎華麗的宮廷裡,那對手戲的精采可想而知,這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之ㄧ。

此外,王子與王妃,再整部戲裡也有出色的表現,亞歷山大明顯地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但他卻有他父親所沒有的開明,我想他的王妃對他則有一定的影響,而他的奶奶,凱薩琳女皇,可能是造成他優柔寡斷的原因。

從更人性的角度來看待這三個人,雖然人們戲稱保羅一世是瘋狂保羅(Mad Paul),但他卻是沒有什麼心機的人,他會因為看到人民的苦難而難過,他的許多想法是天真的,雖然有時過於天真,可惜的是,他已經無法改變自己,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個性,是相當困難的,他一心只想要好好管理俄羅斯,但每當他遇到挫折,他便無法克服,而選擇逃避。

再看馮帕廉男爵,權謀,但殘酷,不則手段達成目的,美其名是為了俄羅斯,但就像亞歷山大最後問他的,他想要的僅僅如此嗎,恐怕不見得。於是他最後被流放出去。亞歷山大雖然略為懦弱,但最後他還是當上沙皇,即使馮帕廉男爵已被懲罰,但殺死她父親的,仍是他的簽名,不論如何,他是共犯,在他執政的的二十多年中,政治一度開明,但他當時組共和國發願,也並未落實,後來也落得英年早逝。

本片想要探討的,最主要是俄國皇權時期的的篡位暗殺戲碼,凱薩琳也是因為發動政變罷黜自己的丈夫彼得二世,才當上女皇的。這在保羅一世的心中早就明瞭,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最後也淪為這種下場,與其說他可憐,但不如說他生錯時代,生錯家庭。

foton Written by: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