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墳上起舞]

《在我墳上起舞》這本書是我在逛書局無意間看到的,那時當然也不知道Aidan Chambers是誰。這本書吸引我目光的原因,大概是他那嚇人的標題吧。一直到看完之後,其實還是存在太多的疑問和不解。關於書中種種瘋狂的舉動,讓我有種和現實脫節的感覺,我一直在思考這究竟算不算一種震撼,亦或是一種反動而已。

從文本上來看待這本小說,顯然的,作者始用了後設的技巧來拆解傳統的說故事結構。作者利用哈兒日記般的敘述來鋪陳整個故事,哈兒以第一人稱的角色,讓整個情節順著「他」發展。但又如電影的呈現方式,不斷地「動作重播」「重來」,試圖強破我們的焦點必須集中在這一段落上,就好像先一個大全景的鏡位後,在加上一個部份特寫,由不同角度向中心逼近,營造出影像拼貼的感覺。此外,哈兒不斷地跳離出敘事結構,來提醒讀者,他現在正在寫一本小說,而且不盡全然符合事實。『就我記憶所及,這些就是談話的大致內容,結局的開始。這就是問題所在—–更正:這就是部份問題所在—-我不太記得結局了,所以才無法告訴所有人…』[1]哈兒把自己的想像和猜測全混在一起,而他也一直反問自己,究竟什麼是真正發生過的,什麼是他想像出來的。作者就這樣玩弄著語言,不停地拆解組合,加上若有其事的訪談紀錄,作者已經讓真實與虛構的概念完全混淆。第一次看後設小說的人或許很難理解作者的用意,但其實Aidan Chambers 想讓讀者們知道的是,故事是真實性已經不在重要(因為你跟本判斷不出),然而對於一個喋喋不休的說書者哈兒而言,他只提供了一半的小說結構,另一半則是與讀者互動出來的。這就是我認為為何Aidan Chambers要選擇這種方式來呈現這部作品的原因,因為既然這是由一篇新聞而來的,作者大可用更寫實的手法來還原事件經過,也許會有更感人的情節出現。但作者選擇了後設手法,想拉近與讀者間的距離,也讓讀者自行解讀事件的經過。

這部小說並非以全知全能的方法來敘述所有人的內心,而是以哈兒出發,由哈兒去觀察巴瑞、凱莉和葛曼太太。我認為作者將哈兒的內心世界刻劃地很深刻,但對於巴瑞和凱莉便略顯平面。我發現作者對於巴頓所給的形象相當模糊,巴頓只出現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而那些對話卻遠比不上哈兒自言自語來的生動。

「你答應我,」他說。

「你是說—」我說。

「如果我先死你會在我墳上跳舞。」

「巴瑞,」我說:「別傻了,好不好?」

「我是認真的,答應我。」

「你會活到八十歲。」

「不要避重就輕了。」

我們都笑了。[2]

當巴瑞車禍身亡後,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了解哈兒的傷心。因為在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看到的都只是一些圍繞在他們身旁的一些鎖事,相當缺乏說服力讓我相信他們是相愛著的,也可能是因為巴瑞不太鮮明的角色,讓故事的重心偏向死亡這件事上頭(因為我認為愛情的戲份不夠說服力)。但反觀葛曼太太,僅管不是小說的主角,但作者卻很成功地表現出這個角色。

上述是單就小說結構的討論,現在來談談故事情節。作者其實沒有在哈兒的性別認同上多做著墨,因此自然而然地我我會認為,哈兒其實是可以接受自己的性向的。但是後來Aidan Chambers 在哈兒變裝成女孩樣要去看巴瑞時留下了這樣一筆。『亨利望著凱莉把胸罩偽裝成很自然的模樣。胸前如罩著網子的奇異感覺勾起了童年回憶:媽媽曾經用一種幼兒韁繩捆綁住他,讓他安全地隨著繩子的搖擺反彈幅度玩耍。他記得自己呵呵笑著,又興奮又快樂地期待媽媽在他身上繫緊那些帶子。』[3]這裡提供了一些哈兒童年的線索,那作者究竟要暗示些什麼?『突然間,亨利出現了,看著他自己。但那不是他。他看不出有關亨利的任何蛛絲馬跡。除了,…?對了,除了一點,就是他的眼睛。它們從鏡中回瞪他。他的眼睛,痛苦的雙眼,在驚訝後面甚至還隱藏著恐懼。』[4]哈兒所痛苦的,所恐懼的,似乎不再是面對巴瑞的死亡而已,而是要赤裸裸地面對真實的自己。這顛覆我之前的想法,因為哈兒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可能不啻是單純的同性戀而已,可能還包含者心中絕大部份的陰性特質。這或許是他最無法接受的。也正如凱莉所說,他渴望陽剛的部份被投射到巴頓身上,哈兒希望巴瑞替他完成他自己無法做到的事。因此巴瑞的出現讓哈兒感到輕鬆一些,因為他不必一個人來面對自己,巴頓成為他自己的一部份,這也是巴頓受不了的原因。

『「你不能擁有我,小鬼。」巴瑞說。』[5]這句或許是讓我最不懂的話。這時就要討論到愛情的內容。任何人都不該被擁有,可是巴瑞對哈兒說的這句話究竟是你不能擁有我的愛還是你不能擁有我的身體?也許是哈兒佔有慾過強,但巴瑞的態度似乎也只是不在乎?!哈兒給了巴瑞騎車出去許多合理的理由,但我們也不知道究竟是巴瑞想去找哈兒還是想逃離這個地方。當哈兒衝出唱片行時到底有沒有聽見巴瑞的叫喊??為什麼Aidan Chambers 不給出一個答案!?如果巴瑞的確有叫喊,而且騎車去找哈兒,事情或許簡單一些。如果不是呢?還能夠解釋一切嗎?

我慢慢發現這裡頭愛情的運作已經超出我理解的範圍了,我覺得他們之間的愛是憂慮的,好像都想在對方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又害怕事情不是自己想像那般簡單。跟許多同性題材的小說不同的是,大部份這類小說中的愛情多半是因為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而導致悲劇收場的。但是《在我墳上起舞》以更禁忌的這種「死亡」來取代所謂的「同性之愛」。而作者暗示性地把「同性之愛」當成了和「褻瀆亡者」等同的禁忌,死亡似乎成了逃避所有問題必然的答案。也許在墳上跳舞只是一個承諾,但它也代表一種愛情的約定!不管是跳舞還是約定,都是被社會道德所排斥的,這才是真正要感傷的地方吧!!

——————————————————————————–

[1] Page 204/《在我墳上起舞》/ Aidan Chambers/ 陳桂琳譯/ 小知堂文化/ 台北/ 民88

[2] Page180/ 同上

[3] Page252/ 同上

[4] Page254/ 同上

[5] Page207/ 同上

——————————————————————————–

P.S. 這是大學時寫的小報告,現在看起來,或許有不知所云之感。

foton Written by: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